蒼 勁 的 古 榕 皆 禿 頭


 

這邊的老樹經常是禿頭的。

走在田野,放眼望去,都是低矮瘦弱的樹木,稀稀疏疏散落在村莊旁,一付快渴死的模樣。能見到綠樹成蔭的,通常只有在大廟旁或古宅附近。而且樹枝都橫向生長,屋宇有多高,樹就長多高。

這就要拜季風所賜。

春末新栽的幼樹,在夏天抽枝、長葉、茁壯拔高,到了早秋已換上新裝,綠意盎然。可是冬天一近,東北季風一吹半年,雨卻難得下,鹹水風沾濕了嫩綠的葉尖,立刻由濃綠轉為枯黃。經過一冬的洗鍊,只剩下幾許粗枝還在苟延殘喘。這種挾帶海水的風,又稱為“鹹雨”或“火燒風”,將大地掃成焦枯狀態。

春夏的到來,再怎麼養,也喚不起生機。

幾十年下來,小樹變成老樹,依舊是縮著頭,躲在屋簷的邊邊眺望著藍天,靠著牆壁遮擋強風。凡是高過屋簷的枝葉,經常光禿禿的長不出東西。

以往能存活的樹種多屬耐旱的榕樹。民國五十年引入銀合歡,民國六十年之後又陸續推廣南洋杉與矮種長青的松樹做為防風林,再加上不知何時開始栽種的木麻黃,使這邊的樹種多樣化起來。由於軍政雙方都將綠化視為首要目標,經常修枝、剪葉、澆水、施肥,冬天還不忘幫它們穿衣服抵擋鹹水風,因此禿樹就漸漸少見了。
 

2000/8/06

分隔橫線

 

回前頁    回首頁    版權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