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聲書:真實探險故事,中南美


  1. The Darkest Jungle/Todd Balf
    說明:1854 年美國探險隊在 Darién 地區迷路,艱苦脫困的故事。
  2. Lost in the Amazon/Stephen Kirkpatrick
    說明:原本只是在亞馬遜叢林中拍攝照片的輕鬆之旅,卻變成生死交關的求生掙扎。
  3. River of Doubt/Candice Millard
    說明:老羅斯福總統在巴西參加科學探險隊,探勘一條剛發現的大河,但叢林中的殺手不僅是未開化的部落而已。當老羅總統也倒下來後,探險隊要如何從困境中自拔?


英文書名:The Darkest Jungle
作者:Todd Balf
Narrator:Scott Brick
Provider:Books on Tape
Running Time:Part 1 4h32min, Part 2 4h53min

1850 年 Edward Cullen 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上報告他在中美洲的重大發現:他找到一條由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平坦路線,穿越 Darién 地區,最高海拔不超過 150 英尺。他還自稱自己來回走過好幾趟,沒遇上甚麼障礙。

這項發現震驚全世界,凡是想以海權或經濟稱霸世界的國家,都希望能找到兩大洋之間的捷徑,以避開繞行遙遠好望角的高風險路線。雖經百多年的努力,穿越北極圈的「西北航道」一直無法找到,1845 年 Sir John Franklin 在探索這條航道時為冰所困,全軍覆沒。1853 年當海冰吐出她的獵物後,世人才發現當時為了求生存,船上還發生過食人的慘劇。如果有這麼一條稍加整治就能打通船運的路線,自然不能放過。

住在太平洋岸 Darién 地區的的木材商 Hos-sack(也是皇家地理學會成員)深知巴拿馬西岸的地勢,十分懷疑 Cullen 的發現,要求 Cullen 與工程師 Gisborne 會面,指出這條路線以證實他所言不虛。Cullen 缺席,Gisborne 只得自己帶隊探險。沒想到 Gisborne 竟然得出與 Cullen 一樣的結論:這條平坦可開挖行船的通道是真的。他還畫了張地圖。Gisborne 並未特意說謊,但為何得出這錯誤的結論,請參考書本。

有了這麼卓越的證據,各國立即組團前往中美洲。英、法兩國與地主國哥倫比亞(當時叫 New Granada)打算聯合行動,但美國探險隊(Darien Exploring Expedition)不與他們合作,希望先拔頭籌。原本哥倫比亞政府還指派地理學家 Agustin Codazzi 與美國隊同行,但 Codazzi 為了取得最新的地圖而遲到。美國人手上有 Cullen 的報告與 Gisborne 畫的地圖,信心滿滿,不等 Codazzi 就出發了。如果他們願意多等一天,就會發現這張最新地圖(1788 年西班牙的實際探勘成果)與手上的有天壤之別。在西班牙地圖上,峰巒起伏,看不出任何可開挖運河的通道。

1854 年美國由 Isaac Strain 領隊,把船停在“康莊大道”最可能的起點:Caledonia Bay,先探索左近海岸,然後帶著滿滿的信心,二三十人向內陸出發。根據地圖與 Cullen 的描述,從此地只要幾天時間就能輕鬆穿越 40 英里的陸路,到達另一端海岸,所以他們只攜帶十天補給品。Strain 的計畫是先快速通過陸峽,日後再做詳細的科學調查,所以連沸點測高器之類的儀器也沒攜帶,除了槍枝之外,砍刀之類的求生用品因為過於笨重,不是沒帶,就是只帶一份。

才走幾天,Strain 就確定這條路線無法開挖運河,但他沒想到 Cullen 宣稱的都是謊言,仍舊以為只要幾天就能走出叢林。起初他們通過的是有人煙的原住民部落,雖不友善,但並未受到攻擊,只是消極地採取焦土政策,讓他們無法取得食物與任何資訊。食物漸漸不足,在缺糧的壓力下他們不顧與政府達成的協定(不騷擾原住民),開始摘取任何尚未被原住民毀掉的作物。

翻過大陸分水嶺好幾天了,仍舊沒有海洋的跡象。Strain 召開會議,讓隊員決定下一步。Strain 表示,目前只有兩個選擇,第一個就是再撐個幾天。因為依照 Cullen 的書本與 Gisborne 的地圖,以及從幾位原住民口中探出的通往太平洋沿岸貿易站的路線,他們離目的地很近了。以目前處處有水果可摘,偶爾有鳥獸可打的情況,再加上一路下坡,應該不會太辛苦。另一個選擇就是走回頭路,不過必須重新爬回前幾天辛苦穿越的高山與深谷,二度通過有敵意的部落,餓著肚子在糧食焚燒一空的荒蕪土地行走,還要背負失敗的恥辱。全體一致決定繼續前行。

西班牙貿易站設在太平洋沿岸,原本就有前往 Darien 地區與原住民交易的路線,只不過那些道路既不寬敞,也不低矮,不過與高山深谷比起來,算是十分筆直平坦了。如果 Strain 按照原住民告訴他的路線前進,應該不久就會接上靠海這段筆直易行的道路,很快就能脫離苦海,可惜為了走捷徑,他們迷路了,只得順著 Chucunaque 河向下游蹣跚行去。

Chucunaque 河位於 Darién 地區西半部,稍微平行海岸線,先向東南方流去,再轉西匯入 Tuira 河,經由 Bay of San Miguel 出海。相較於上游雨林區濕熱的天氣,大河下游的氣候偏乾,動植物相也十分貧乏。在上游地區處處可見的農作物消失了,果樹不見了,獵物隱匿,連探險隊賴以裹腹的糧食,一種酸度極高,會腐蝕牙齒琺瑯質且造成消化不良的棕櫚果,也越來越稀少。唯一的釣具被抗命又不懂釣魚的隊員拿去逞強,結果弄丟了。許多隊員受到蟲子叮咬,身上被蛆寄生,痛苦不堪。小傷因為潮濕與營養不良,惡化成化膿傷口。腳底走到破皮,還有不少人身染不知名的熱帶疾病。河流左彎右拐,就是不直接出海,某次想抄捷徑繞過河彎,換來的是三天缺水的崎嶇路程。為了怕再度失去唯一的水源,隊員不敢脫離河道,自行尋路。他們試著造筏,但一來木頭會沉(缺乏浮木),二來每隔一小段河道就被許多漂流木塞住,所以失敗了。有人倒下了,幾位隊員在饑餓之下動了食屍的念頭。

美國探險隊最後還是逃出來了,但困難過程難以想像。想進一步了解的朋友,可以買書來看。再不然,想辦法勸出版社出中譯本吧!

目前 Darién 地區仍舊保持原始狀態。由於在此地興建道路很貴,而且也希望把它當成自然保護區,所以未曾開闢出貫穿南北美洲的公路。不過在財經與政治掛帥下,不知道原始風貌還能維持多久。


英文書名:Lost in the Amazon
作者:Stephen Kirkpatrick
Narrator:Kevin King
Provider:Oasis Audio
Running Time:4 h 03 min

作者 Stephen Kirkpatrick 是位知名的自然生態攝影師。他參加朋友組織的探險團,前往秘魯境內亞馬遜河的支流探險。目標:到白人未曾涉足的密林中拍攝無人捕捉過的雨林景觀。

在 Iquitos 機場下機(秘魯東北角),作者與其他人坐船上溯 Rio Bronco,10 小時(約 60 英里)之後在小村 Curinga 下船,五人帶著畫在餐巾布上頭的簡圖與雇用的腳夫上路,健行 10 英里到亞馬遜上游的 Rio Galvez,造張木筏順流而下,向東南方漂流或健行八天(直線距離約 80 英里),抵達巴西邊界,在軍事檢查哨 Angamos 坐上安排好的飛機返回 Iquitos。坐筏或健行的時段是上午 10 點到下午 3 點,所以作者可以任挑清晨、傍晚與夜晚,三個最棒的野生物活動時段攝影。以上是排定行程。

如果一切順利,就寫不出這本書了。抵達 Curinga 之後他們發現原先的路徑因為廢棄超過 20 年,早已經無法通行,Rio Galvez 也淤塞成沼澤。船已離開,無線電不通,只得求助於當地人。他們雇用三名腳夫搬運行李並帶路,打算先走一天路程到下一個村莊 Galvez,然後離該村一天多的路程可以找到適合行船的河流 Rio Chavez,再前往 Santa rosa。按照這樣的修改,仍舊能前往亞馬遜河岸的 Angamos,搭上飛機。

出發前,腳夫罷工要求加價。一天的路程兩天才走完,不但彼此走散了還被迫露宿雨林。作者數次顧著拍攝而脫隊迷途,靠著機警的隊友才救回一命。腳夫在半途宣稱不認識路,要他們負責指出村莊方向,而他們都沒到過此處,只有一人有叢林經驗。所有的食物都放在其中一位隊友 Mario 身上,他卻在出發沒多久就嫌東西太重,悄悄把包裹丟掉。沒了食物,大家餓著肚子前行。這才是旅途的開始,後面的情節我就按下不表,以免影響閱讀樂趣。

Kirkpatrick 參加此行的目的就是拍攝相片,這是他的興趣,更是他的工作。一路上高潮迭起,不斷出現從未有人拍攝過的畫面,他也一一捕捉。不過相機陸續故障。起先是鏡頭內部起霧(單眼相機的外接鏡頭),只要換個鏡頭就好。後來整個相機內部受潮,各零件一一失靈,只得換另一台。最後僅餘的一台 F4 也在見到絕世美景時掛點。他想盡各種技巧,試著用殘障的相機把畫面拍下,夢想著相片洗出來的成果。以攝影師的直覺,他知道他做到了,這朵從來沒有人拍攝過的白花,將會以優美之姿呈現在相片中,震驚整個攝影界。

不過亞馬遜叢林不會這麼輕易就鬆開魔掌。只要事情稍有轉機,馬上就出現新危機。事情可以在一分鐘內急轉直下,由美夢變成惡夢。作者曾多次祈禱上天指引,而他竟然在耳中清楚聽到回答:「You'll get out, but not like you think。」這是幻覺,還是奇蹟?不論如何,這個信念在他沮喪時支持他,帶給他行動與歡笑的力量,而他帶出叢林的,也遠超過他能想像的。

我們讀到這趟原本輕鬆的雨林健行,如何變成求生之旅,而連連出現的緊張畫面,更緊抓讀者的心。當 Kirkpatrick 終於從叢林中脫困時,還能保住多少戰果,同行的朋友有沒有傷亡,就讓各位自己從書中挖掘了。


英文書名:River of Doubt
作者:Candice Millard
Narrator:Richard Ferrone
Provider:Random House Audio
Running Time:6 h 14 min

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位羅斯福總統,可是許多人不知道其實羅斯福總統有兩位,一位是西奧多.羅斯福(俗稱老羅斯福),第26任總統;另一位是第32任的富蘭克林.羅斯福(俗稱小羅斯福,染上小兒麻痺那位)。老羅斯福是小羅斯福的堂兄,也是本書的主角。

老羅斯福當過牛仔,爬過阿爾卑斯山,到過非洲與南美探險,對自然環保有深刻的體驗。他在任內成立國家公園管理體系(當時叫森林管理處),並公告十八處國家保護區(National Monument),五個國家公園以及五十一個野生動物保留地(Wildlife Refuge)。現代人認為環保是理所當然的事,但一世紀以前就敢提出這種觀念並強迫執行,這種眼光魄力著實讓人欽佩。

1912 年老羅斯福總統競選總統失利,跑去巴西的亞馬遜地區探險。原先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幫他安排的是驚險卻安全的路線,因為就算是卸任總統,仍有政治上的影響力,輕忽不得。巴西外交部長 Muller(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)卻看出老羅真正的心意,提議他參加一趟科學考察。Rio da Dúvida,River of Doubt,一條不知名的巨大河流,由巴西著名的探險家 Cândido Rondon 意外發現。現在有了機會,Cândido Rondon 將帶領他們重返那條河,探索它的源頭與流向,進行科學研究。老羅欣然接受挑戰。

探索這條未經測量過,穿越不友善部落,充斥著野生動物,不知流向的河道時,他們遇上急流而丟失了獨木舟與糧食,受到野蠻部落攻擊,疾病侵襲,還有人死於非命。而他們逃出雨林的路,卻充滿著不確定。河流會帶它們通往何處?是否能通到文明世界?老羅斯福在協助獨木舟脫困時傷到自己的腳,受到細菌感染,命若懸絲。一場促進邦交的探險活動即將轉變為國際危機,而身歷險境的人還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出去。


2009/01/29 LYS


回前頁    回首頁    版權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