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西部高聳的洛磯山脈,是縱貫南北的大陸分水嶺(Continental Divide),難以穿越的天障。美東的土地已經住滿了人,美中大草原雖然會受到大風雪與乾旱影響,也逐漸開墾。可是想往西部發展卻受到高山與印第安人阻撓,難以前進。這片沿著太平洋海岸的土地徜徉著眾多印第安部族與少許毛皮獵人,英國、西班牙與墨西哥比美國還具有影響力。 1811 年 American Fur Company 的 Robert Stuart 發現了能讓馬車與馱獸通行的 South Pass,順利穿越洛磯山脈,並一路沿著 Sweetwater River、North Platte River 與 Platte River 走到密蘇里河的 St. Louis。不過當時並未引發移民潮。1840 年之後隨著毛皮市場沒落,洛磯山脈以西的肥沃土地開始受到大眾重視,再加上美國政府允諾移民能獲得免費的土地,這條連貫東西的 Oregon Trail 才開始變得車水馬龍。在奧勒崗州(Oregon)發展的同時,有人將眼光轉向氣候更溫和的加州,並利用這條 Oregon Trail,在通過 South Pass 之後尋路南下前往加州。 1848 年加州發現黃金時還不是美國屬地,而且最初也不是為了獲取黃金而開挖土地的。同樣的,雖然黃金熱(California Gold Rush)讓加州人口暴增,塑造了當今種族熔爐的架構,但黃金卻不是讓加州持續繁榮至今的唯一推手。當年從美東前往加州有三個主要方式,一是陸路,一是海路,一是穿越中美州。當然還有第四條海外移民方式,包括澳洲、歐洲、亞洲與中南美的居民也在此時湧入討生活。這些在 1849 年大量前往加州的移民,統稱 Forty-Niners(49ers)。不論來源為何,許多人攜帶家小與財產前行,就此定居加州,並朝各行各業發展,為加州的成長注入新動力。至今加州仍然是世界上屬一屬二的富裕之地,與移民們的努力不無關係。 作者在這本巨著中不但介紹了加州的發展過程,還以一個個真實的移民家庭故事作為代表,讓讀者了解這些人所走過的路線有多麼艱辛困難,以及他們到加州發展時所必須面對的生活狀況。用這種方式,移民不再是個枯燥歷史,反而轉變為有血有淚的生活史。 就拿海運來說。當時巴拿馬運河尚未開通,從大西洋岸到太平洋那頭,必須先順密西西比河南下,再轉船穿越詭譎難測的合恩角,忍受數個月惡劣的食物與顛簸航程,與不知名的熱病搏鬥,應付沿海的風暴與暗礁,躲避兇殘的海盜。一路上隨時有騙子與強盜出沒,許多人還沒離開美國本土就被騙光,或者半途遇害。 鑑於前述海路漫長又危險,更多人決定穿越中美州。他們在巴拿馬東岸下船,穿越陸地,再到西岸上船。雖然路程縮短許多,但熱帶地區衛生很差,疾病橫行,很多人病逝他鄉。穿越巴拿馬陸峽的道路也極為崎嶇難行,食宿交通等花費暴漲。好不容易抵達海洋,卻發現無船可搭,因為船隻一旦抵達加州,船員就棄船上岸,謀求自己的運氣,光留船長一人獨守空船。舊金山變成巨大的停船港,幾乎沒有船隻願意回頭跑航線,或者載發財的淘金客回家。雖然明知從外地買糧食進入加州可以穩賺一筆(加州物價暴漲,甚麼貨品都缺),多跑幾趟比淘金客賺得還多,仍找不到足夠的船員開航。 不過真正的大宗移民來自走陸路的篷車客。他們是 Forty-Niners 的主幹。從東岸往 Oregon Trail 這條路,一開始還算寬廣易行,但通過分水嶺折向南方後必須穿越無人探勘過的荒野,攀爬高聳山脈,忍受沙漠的酷熱與缺水,抵抗印第安人偷襲,還必須在大雪封山之前抵達加州。在眾多拓荒者努力下建立了多條路線與捷徑:California Trail、Mormon Trail、Los Angeles Trail、Central Overland Trail、Carson Trail、Truckee Trail、Sublette Cutoff、Lassen Cutoff、Hastings Cutoff ……。從散佈路邊的動物屍骨與棄置的財物就知道,這些路線遍灑移民者的鮮血與眼淚。 許多人因為牛隻拉不動篷車(生病或饑渴而死),將原本欲帶到加州使用的家當一件件拋棄,最後連篷車都放棄了,只求活著走到目的地。有些人路上遇劫,由富裕變成赤貧。有人平安抵達加州,卻因運氣不佳散盡家產,或在淘金過程病死或遭逢意外死亡。有些幸運兒,不管是空手而來還是帶著家當,在努力一年後致富,但更多人淪為廉價雇工,賺取的薪資連買食物都不夠。嚴寒與惡劣的生活環境瀰漫淘金營地,它們和饑餓與過勞聯手出擊,讓許多家庭失去了父親與兄長。罪犯橫行,無警力可管。 金礦逐漸枯竭,有些淘金客前往其他地區碰運氣,有些人光榮或黯然返鄉,但也有很多人把眼光轉向溫和的天氣與肥沃的土地,回歸自己的老本行∼農耕。其他行業也恢復了。當初前往加州的人包括各行各業專才,現在他們選擇留下來打造全新樂園。這個黃金之州開始建立新的黃金產業。 如果淘金這個字眼讓你熱血沸騰,那麼絕對不要錯過這本小說。如果你對移民的艱辛過程很感興趣,這些真實故事比甚麼都來得精彩。如果想了解加州如何把握適當時機蓬勃發展,作者也提供了不錯的歷史資料。雖然整本書長達 18 小時,但我聽完後只覺得意猶未盡。
雖然大部分的移民過程並不輕鬆,但多數移民都能安全抵達目的地。不幸的是,有些人散盡家產,甚至埋骨異鄉。還有更慘的,為風雪所困,死亡後落入同伴的肚子。這個人吃人屍的故事發生在 1946年,攜家帶眷西行的 Donner Party。這個故事比先前轟動全球的安地斯山飛機意外還悽慘,因為在那個事件當中受困的是 27 個年輕人,只困住 72 天,而這個團體有 83 人,受困約四個月,其中大部分是婦女與小孩,最後只有 45 人存活(另外有兩人未受困,後來發起救援行動),許多孩童與嬰兒都沒撐過去。安地斯山的事件可參考這本:書為愛活下去-跨越生命中的安地斯山。 作者詳述 Donner Party 各家庭如何結伴前往氣候溫和適於農耕的加州,如何選擇路線,如何開路涉水,逃過印第安人攻擊,忍受饑渴。當他們抵達內華達山脈時已到秋末,來不及翻越山脊就被接連而來的暴風雪困住,只得找地方過冬。因為大部分的糧食牲畜都被印第安人搶走,所以很快陷入饑荒,靠煮軟的皮革苦撐。當可入口的東西耗盡後,為了讓大人與小孩撐下去,他們把腦筋動到死亡的同伴身上。 另一方面,早先脫困的隊友在山的那頭急得不得了,卻因為加州動亂與天候惡劣,找不到願意上山救援的幫手。我們一方面讀著山那頭的饑餓慘況,一方面又看到這邊的救援行動連連遭挫。等搜救隊終於突破數十呎深的積雪抵達營地,他們自己都陷入糧食不足的窘境,還要設法帶著能行動的饑民逃生。回程中不斷有人走不動,卻沒人有體力抱他們,能任其在雪地中自生自滅嗎?救援隊走沒幾天就遇上大風雪,不但全體斷糧,還因為柴火燒盡差點失溫凍死。 花了兩三個月與四次成功的救援,總算分批把還存活的災民帶出來。不過每次行動都很困難,有幾次差點連救援隊伍都活不下去。 從 Donner Party 轉南開始,他們就不斷碰上困難。嚮導提早走掉了,道路不通,缺水讓拉車的牛隻瘦弱死亡,印第安人又不斷偷襲,擄走大部分的牛,他們被迫拋棄財物減輕負擔。從作者的文字中我們看到災難不斷,他們也一一克服,卻在最後一關卡住了。靠著存活者留下來的資料,我們了解困守營地的人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求生,小孩怎麼受苦,而逃生的過程中又碰上那些危機。我們知道許多生還者拖著凍傷的腳一步步前行,整條雪地被滴落的血染成紅色。希望與失望交錯,構成整本移民血淚史。就算難得落淚的讀者,讀完之後也不免鼻酸。
這是本輕鬆的加州淘金小說,而且是免費的,不過不是真實故事。擺在這邊是因為與前兩本性質相同,特此說明。 Project Gutenberg有免費的文字檔,LibriVox有免費的聲音檔。Robert Michael Ballantyne 是寫故事的高手,描述起淘金客的生活狀況,讓你覺得身歷其境。主角 Ned Sinton 在加州發現金礦後抵達目的地,一展發財夢。不過最後返鄉時帶回去的,卻不是滿手的金子。看過前兩本沉重歷史故事的朋友,不妨藉這本書輕鬆一下!
2009/02/01 LYS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