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 章 魚


每年元宵過後,一到晚間,澎湖近海就亮起燈光點點,這是討海人在抓章魚,要到端午節過後才結束。

“照海”的人以女性為主,身穿防水連身雨鞋,肩揹七八公斤重的蓄電池,電線連接到大型照明燈具或頭燈上,再加上魚簍一只,魚叉一付,就是全套裝備了。趁大退潮且無風的日子下海,往潮間帶的深處走上十幾分鐘至四十分鐘不等,就到了章魚的產地。

章魚為了掠食抱卵的螃蟹,以及準備在四五月間產卵,每年此時會從深海的棲息處進駐潮間帶。人們以燈光來回照射,搜尋躲在石縫中或正在游泳的章魚。以魚叉叉住撈起來,或徒手抓起來。據漁民口述,四月之後章魚會把自己的腳逐步吃掉,最後死亡。他們繪聲繪影的描述著自己抓到的,把腳塞進口中,拉出來才發現只剩下一兩隻殘肢的老章魚。他們認為章魚只能活一年,不吃也會死亡,所以抓來吃才不會暴殄天物。

平日數公尺深的海底,在大退潮的時候,水面退得不及半公尺深,甚至一整片露在空氣中。趁著平潮的時段,討海人不斷的來回走動著,拿燈光照射淺淺的海,尋找蛛絲馬跡∼長相怪異的礁岩,擺動的單根海草,晃動的圓石頭,或者水中的墨跡,凡此種種都可能是章魚的偽裝。

潮間帶的地形內深外淺,先由岸邊往外海逐漸加深,中間通過一兩道深溝,到了數百公尺後又再度變淺。外圍淺灘的海水才剛淹過腳踝,中間那一段已經漲到大腿,因此回返的時間拿捏很重要。

潮開始漲了,章魚也收到了訊號,紛紛由岩洞中或礁石縫爬出來。可是潮漲的速度很快,若是貪圖這豐富的收獲而忘了時間,等到想回頭時已來不及走回岸邊。隨著蓄電池的進水,燈熄了,再也看不清腳下踩的海底是高還是低,一不留神踩空了或被急流沖倒,身上的重裝備與魚穫將他拖進海的懷抱,嗆了水,就永別了。僥倖能掙脫束縛開始游泳的人,也要撐到天亮了,水警才能派出快艇搜救。先前露出的礁岩,隨著一波波的浪頭,漸次掩入海面下,四面八方都是超過一人深的海,沒有任何一塊礁岩可供攀爬。

每隔幾年,就有一兩位居民,在照海的日子“丟掉”了,尋到時只剩一付冰冷的身軀。

八爪魚的品種很多,最貴也最瀕臨絕種的,就是一般說的章魚。灰色的章魚四到十五隻一斤重,越到產季末就越大隻;還有一種石〔魚固〕,棲息地比較深海,比章魚大的多,卻不夠脆而價值較低,多半曬乾了燉排骨湯。還有一種品種叫“小鬼”,才一丁點大,好像日本小菜中常見的小章魚,炒起來脆脆的,不常見到,也不曾在市場出現過。另外有一種紅鱆,產季比較晚,會咬人,生氣時通體深紅,比較好辨認。

早年我曾興沖沖的隨著朋友下海抓章魚、撿虎螺鐘螺、拾海膽、用魚叉叉魚。可是後來覺悟到,腳下踩碎的是幾百年來慢慢長成的枝狀珊瑚,抓到手上的是還來不及產下後代的章魚媽媽,就開始避免下海或吃章魚了。

近五年來,章魚產量大減,叫價從一斤八十元跳升到超過千元。可能是連年的捕捉,讓牠們還來不及產下後代就被吃了,以及珊瑚的破壞,採捕的人數增加,再加上毒魚毒章魚的作風所造成的。

姑婆嶼的紫菜就是因為有人管理,限時採收,才能源源不絕,每年帶進大筆財富。若想要讓後代子孫能繼續享有這個照海的傳統,恐怕要靠政府出面干預,給牠們休養生息的機會,牠們才能繼續繁衍吧!
 

2001/2/28 LYS

分隔橫線

回前頁    回首頁    版權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