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崁聚落古風存


二崁簡介:
西嶼鄉二崁村位在一片崗丘平原後方的凹地,坐西北朝東南的方向正好避開冬天的東北季風。全村大多姓陳。

在村落邊界設有五營旗,具有保護聚落不受妖邪侵擾的象徵意義。在二崁,五營旗的位置曾隨人口增加而擴大範圍三次,但由於人口外流,留在聚落中的居民不到百人,如今五營鎮守的只剩下空蕩蕩的村落。


二崁協進會 二崁村聚落協進會
由文建會規劃的「二崁聚落保存計畫」,讓這古老的村莊成為澎湖唯一的社區總體營造地區,也讓居民投入再造鄉里的行列,目前已修復十多間古厝。村民希望不僅僅是這些老建築受到照顧,還能讓中國傳統的人文素養一併保存。

地址: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14號
聯絡電話: 06-9982776


菜宅 金嬸菜宅
凜冽的東北季風讓植物難以存活,因此民眾以咕咾石與玄武岩堆砌擋風牆,稱之為“菜宅”或“宅岸”。密密麻麻的菜宅由高處俯視仿如蜂巢般,又稱蜂巢田,在鯨魚洞附近最清楚。


澎湖絲瓜 麒麟送子牆
說真的,這面牆有甚麼來歷我不清楚,但滿牆的澎湖絲瓜可以讓都市佬開開眼界。


船香 興發號商店與“船香”
用天人菊、艾草和山芙蓉三種純天然植物乾燥磨粉,捏塑而成的錐形船香,點燃後插在船形底座,美觀芳香又能驅蚊。


月娘禱詞 月娘禱詞
有好幾個陶板或木板上面寫著古詩詞歌謠,這是掛在牆上其中的一個。


牛車 牛車、縱巷
澎湖的牛車是兩輪的,與臺灣的不同,在彩繪大地菊島情介紹過。

二崁聚落是閩南式的建築,三條橫巷通往北端的二興宮,民宅面向巷道而建,各民宅間僅留一米寬的縱巷為間隔。由空中鳥瞰可以清楚看見這種梳式布局。這種工整的排列方式具有調節氣候及防禦外敵的優點。冬天擋開冰冷的東北風,夏季可讓涼爽的西南風灌入。


牆
二崁人利用沿岸的礁石淺灘地,於潮間帶建造了六座石滬,為澎湖境內數量最多且規模最大的石滬群。這座民宅的牆上就以彩石拼成石滬圖案,並有魚兒陷入其中,饒富趣味。


陳氏古厝 陳氏古厝
二崁陳宅屬於三級古蹟,位於西嶼鄉二崁村六號,創建於民前一年(西元1910年),由陳廷益第三代子孫陳嶺、陳邦兄弟建造。

陳宅為座東朝西,二落八櫸頭的的三合院建築,門屋正面採民初的西式造型,正中是一隻老鷹擺飾,老鷹下面嵌了一個時鐘,左右排列著斗燈、金魚、甕、南瓜。屋內擺設完整無損,彷彿主人才剛出門。

建築之初就特別注重水利,屋前廣場設有一條寬深的排水溝,與全村的溝渠相連,順著地形排放入海,毫無阻礙。平日以石版蓋著,抗戰其間為了躲避轟炸,全村村民躲進排水溝,安然渡過危機。


竹篙灣箱網養殖 竹篙灣箱網養殖
過了跨海大橋不久就到竹灣。居民利用澎湖灣的屏障保護,依據定置網原理將軟式沉箱網改良,以繩索為網框,附加浮球支撐網重,固定在沙質海底的水泥碇,整組裝置隨波浪晃動而不糾結。箱網設置在海灣中,利用潮漲潮落,帶來活水,帶走魚群的排泄物與吃剩的飼料。魚兒悠游在清潔無污染的海水中,肉質特別結實甜美。

整個竹篙灣由民間承租,架設箱網養殖嘉臘、海鱺、石斑等高經濟價值魚種,銷售到臺灣、日本等地區。近年來由於養殖數量過飽和,海流來不及帶走廢棄物,魚群生病機會大增。居民將部份箱網移到海灣口,雖然水質改善,但也冒著被海浪摧毀的危險。內垵靠外海處也有一批箱網,受天候(尤其颱風)影響更大,但水質則不成問題。

有少數業者開放釣客在箱網外圍釣魚(要登記並付費,偷釣會被扭送警局),由業者提供釣具與餌,由小船接送,一般來講戰果不錯。不過箱網中的魚是只准賣買不准垂釣的。若有幸隨船出去餵魚,飼料一撒下,只見萬頭鑽動,水花飛濺,不多時食物就消失無蹤。這時候要小心千萬不能落水,不然你就要接受“海鱺換膚”了。若掉到箱網外,可得沉下十多公尺才碰得到海底喔!

 

2003/9/20 LYS

分隔橫線

回前頁    回首頁    版權聲明